鸡毛蒜皮

一把关于爱的小板凳,一千个关于童年的故事

打打,是眼前这把似曾相识的小板凳,是温暖冗长的留守回忆

创作“打打”的时候,麦子又把儿时那些光阴过了一遍。草稿纸上一笔一画,深深浅浅,雏形一会像记忆里姐姐养的小狗“打打”,一会像妈妈远嫁过来陪嫁的小板凳。



在麦子的潜意识里,“打打”应该有小狗的欢脱活泼,又有小板凳的扎实沉稳。在她面前,你放松着所有情绪。你想把那些因为开心,而绽放的眼角褶皱,因为难过而偷偷抹去的泪水,毫无保留地,交给她。有她在,蓦然发现,时光有趣,日子安心。



纸篓里装满了各种形态的“打打”雏形,那些麦子都不满意。对太多人来说,乍眼一看,那只是一把随处可见的小马扎。在麦子心里,这把小凳子,关联了童年大部分甚至所有的快乐:那个年代留守孩子的等待、希望和爱。无论以哪一种形态去呈现,在他眼里,始终差了一点。



设计过程中,对于工艺的精细严格,和对“打打”沉重的情感寄托,无时不刻地拉锯着麦子。作为设计师,麦子一遍遍地,想要在情感和设计上,实现一种接近完美的平衡。这把小板凳,从木质选材,到形态结构,不仅要扎实托住坐在上面的人,更要负重起一个关于爱和陪伴、沉重的命题。这个命题,贯穿了每个人的一生。



设计定稿的时候,麦子吁了一口气。多年之后,童年里那场留守时光,在一把叫做“打打”的花梨木制小板凳上,定格了下来。


打打,是人生的一束光,从童年一路照到现在

那个年代的父母,总是忙于生计,早出晚归。可在麦子儿时的这段时光里头,因为有了打打和姐姐们的陪伴,少了几分寡淡乏味,多了几分趣稚生动。

从广西远嫁而来的母亲,是当时村里唯一的大学生。天气好的时候,母亲会把小桌子搬到家门口的空地上,麦子和姐姐们带着各自的小板凳,围坐母亲身边,听母亲讲书本上的故事。故事里面,有外面的世界,有别人不一样的生活。这些故事,在麦子心里,点点滴滴地积攒,构建了另一个世界。他心生向往。或长或短的故事,滴滴答答地浇灌了麦子心中那颗若隐若现的幼苗。



他开始对画画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好。母亲竟也随他,不顾当时拮据的家境,砸锅卖铁支持他。多年之后,麦子自己也分不清,究竟是哪些言传身教的故事,还是母亲的倾力支持,让他破釜沉舟地成为一个设计师。

但他唯一清晰记得的,小板凳和“打打”相伴的日子,在往后的人生路上,成为一束温暖和煦的光,让他看得见前方的崎岖不平,却也看到了爱和善。麦子目光坚定如炬,他心中有爱,眼里有光。行业潮流的飘忽不定,商业化的巨大红利,也拉扯不动一颗虔诚设计的赤子之心。

2014年,阅梨经历了一场涅槃重生的火灾。除了一些财务的损失,所幸没有人员伤亡。这场大火,照亮了一些人的善良和阅梨往后要走的路。在这个时候,麦子想把“打打”送出去作为孩子们的新年礼物。当被告知阅梨员工和经销商孩子,总数一共1000把的时候,他没有犹豫,摆了摆手,送吧,全都送。这也是芳姐(河北站妈妈)觉得难以置信的地方,作为终端销售员,她清楚知道,一把“打打”的价格。但当时的她,并未深究,价格几千块一把的打打,跟她所承载的相比,犹如鸿毛。



就这样,一千把打打,赶在春节之前,被陆续送到遍布全国各地的,一千个不同的家庭里去。打打,陪着这些孩子,见证着浮生百态,人情冷暖。见证着身处其中的孩子们,或放声大笑,或伤心流泪,或坚信,或怀疑,或雀跃,或沉默。

看着那些孩子终于举重若轻,成为一个个懂事的“大人”。


告诉我,这四年,你过得好不好?

四年了,麦子画了几千上万张设计图纸,设计了一个又一个家具。每次看到“打打”,他心里总别有一番滋味。那只丰满了他童年的小狗,那把陪伴了岁月的小板凳,那一千张送到孩子们手里的“打打”,给孩子们带去了多少欢笑与眼泪。



五月份的顺德,炎热已先于其他地方侵袭而来。和着心底那一份炙热,麦子发起了“打打”故事征集活动。麦子珍视着这四年间,一千个家庭里,每一个孩子的喜怒哀乐,如同父亲珍视儿女每一个微笑、每一颗眼泪一般。

关于“打打”的故事征集收获了热烈的响应。可这对麦子来说,还远远不够。阅梨派出了一支小分队,踏上了北上的路,开始了辗转上千公里的、 关于爱的走访。



他们从初夏的燥热,没有任何过渡和衔接,一下子跳到了另一种体感和温度的异地他乡。他们敲开了四年前每一个收到“打打”的家庭的门,看到了岁月在“打打”身上留下的各种各样的痕迹,那些“打打”见证的每一寸时光,记录着孩子长胖的每一斤两,长高的每一公分;看到了每一个变得“成熟”的稚嫩面孔,收集了每一份快乐和难过。他们发现,关于爱和善,我们可以做的事情,比想象的更多。



如果你问麦子,做这些的意义是什么。送出一千把“打打”的四年后, 派出阅梨小分队,12天不辞辛苦地重复出发抵达。



或许对他来说,他从来不去想所谓的理由。就像他说的,很多事情没有理由,专心喜欢,专心地做。就像他设计的每一件家具,都承载了他对于美好生活的希冀和向往,是他丰沛情感和精神的外延。他急不可待地,想通过家具,把那些温暖和爱,带给人们。而这途径几千公里的周折,也成了一场他和一个企业的,关于爱和责任的修行。

这一切,才刚刚开始。


评论